管理学拓展式学习运用平台 | 手机版

管理之道

当前位置:首页 > 管理之道 > >正文

第一节  赡养父母

日期:2021-06-20

查看次数:765

T 浏览字号

分享到: 

 

 

 (操作提示:1、用手机打开页面后,点击页面右上方的三圆点即可分享、转发、收藏,点击页面右上方的三横条即可回到正道管理学的栏目导航,由此就可以进入到每一个栏目和页面。2、在手机上或电脑上直接点击正文中红色部分“链接案例”,网页会自动跳转到相关的案例页面。)

 

 

 

 

第一节  赡养父母

 

〖题解〗

《吕氏春秋•孝行》说,“赡养”有“养体、养目、养耳、养口、养志”五个层次。其中,“养体”就是以物质供养父母的身体,提供住所,提供食品,提供衣物,提供其他日常生活的开支,使父母生活舒适,身体健康。“养口”就是调和菜肴的味道,保障营养的均衡。其他“养目、养耳、养志”就是精神赡养。

在子女年幼之时,父母抚养子女含辛茹苦,历尽艰辛;在父母年老体衰之时,子女尽心尽力供养父母、照料父母,这是做人最基本的要求。如果子女放弃赡养的责任,而将老人推给社会,将会给老人带来极大的痛苦,使老人陷入“老而失养”的状态。

《孟子•离娄下》中讲,在赡养父母方面存在着五种不孝的行为:四肢懒惰,不好好赡养父母,这是第一种;喜欢下棋喝酒,不好好赡养父母,这是第二种;贪图钱财,偏爱妻室儿女,不好好赡养父母,这是第三种;放纵耳目的欲望,父母因此受到羞辱,这是第四种;逞勇敢好斗殴,使父母遭受危害,这是第五种。

 

〖圣贤经典〗

善养者不必刍豢也,善供服者不必锦绣也。以己之所有尽事其亲,孝之至也。([汉]桓宽《盐铁论•孝养》)

【译】善于供养父母的人不一定供给他们肉食,也不一定供给他们绣有花纹的丝织衣物。用自己的一切尽心地供养双亲,这就是最大的孝。(刍[chú]:喂牲畜的草。豢[huàn]:喂养。)

(链接案例:《徐孝克赡养老母》)

 

世俗所谓不孝者五:惰其四支,不顾父母之养,一不孝也;博弈好饮酒,不顾父母之养,  二不孝也;好货财,私妻子,不顾父母之养,三不孝也;从耳目之欲,以为父母戮,四不孝也;好勇斗很,以危父母,五不孝也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《孟子•离娄下》)

【译】世人认为不孝的表现有五种:四肢懒惰,不好好赡养父母,这是第一种;喜欢下棋喝酒,不好好赡养父母,这是第二种;贪图钱财,偏爱妻室儿女,不好好赡养父母,这是第三种;放纵耳目的欲望,父母因此受到羞辱,这是第四种;逞勇敢好斗殴,使父母遭受危害,这是第五种。(支:通“肢”。“从:通“纵”。戮:羞辱,耻辱。很:通“狠”。)

(链接案例:《杨乙行乞养父母》)

(链接案例:《朱泰逃生》)

 

 

用天之道,分地之利,谨身节用,以养父母,此庶人之孝也。(《孝经•庶人》)

【译】利用上天的规律,分享土地的利益,行为谨慎,节省俭朴,以此来孝养父母,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孝道了。

(链接案例:《刘青枝养八老》) 

 

 

子路曰:“伤哉,贫也!生无以为养,死无以为礼也。”孔子曰:“啜菽饮水,尽其欢,斯之谓孝。敛手足形,还葬而无椁,称其财,斯之谓礼。”(《礼记•檀弓下》)

【译】子路说:“伤心啊,贫困!活着的时候不能好好赡养,死了不能按礼制来安葬。”孔子说:“吃豆类喝清水,尽情欢乐,这就是孝。以衣棺敛其身体,迅速下葬,不必有棺外的套棺,与家中的财产情况相称,这就是礼。”(啜[chuò]:吃。菽:豆类。还:迅速。椁[guǒ]:棺材外面套的大棺。称:相称。斯:这。)

(链接案例:《哑孝子》)

 

子夏曰:“事父母,能竭其力。”(《论语•学而》)

【译】子夏说:“侍奉父母,要尽心尽力。”

(链接案例:《曾氏守节奉婆婆》)

(链接案例:《子路百里负米》)

 

(本文选自陈杰思著《正道管理学》(国作登字-2021-A-00228951)第十五章,欢迎以链接方式转发、分享。未经作者授权,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印刷、复印、录制、出售《正道管理学》章节,任何网站不得转载《正道管理学》章节。)

 

发表评价: *
姓       名:
验证码:

评论记录

和梦翔:赡养父母是一个深刻而普遍的话题,它涉及到家庭责任、孝道、爱与尊重。1.赡养父母是一种责任与义务,是成年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。2.这是爱与感恩:对于父母无私的爱和牺牲,子女可能会感到深深的爱和感激,希望通过赡养父母来表达这份情感。3. 挑战与压力:在现代社会,赡养父母可能伴随着经济和情感上的挑战,尤其是在资源有限或者父母健康状况不佳的情况下。4. 传承与教育:赡养父母也是对下一代的教育,通过自己的行为向子女展示如何尊重和照顾长辈。5. 情感联系:赡养父母可以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,增进理解和沟通。6. 文化价值:在中华文化中,赡养父母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价值和传统,是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基础。7. 自我成长:在照顾父母的过程中,子女会经历自我成长和情感成熟的过程。

匿名:读“孝”章第一节“赡养父母”的感受: 1. 父母在我们年幼的时候,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,为我们付出了一切,当父母年老体衰时,子女能尽心尽力的照顾父母,不让他们有后顾之忧,这是做人最基本的要求。 2.孝道之所以伟大,就在于践行孝道是常常是只有付出,而没有现实利益的回报。而现在的社会恰好相反,就连赡养父母都是为了利益,能够得到多少遗产,都在算计中养父母,可见现在人们都是重利忘义到什么程度,现在明理有多重要,想想我真是太幸运了,能在有生之年,少走弯路,感恩[合十][合十][合十] 3.读了这几个案例,都是时时把父母放在心上,放在首要,时时都在感父母的恩情,竭尽全力为父母付出,特别是“杨乙行乞养父母”的案例,他不仅用自己的力行来尽心的养父母的身体,还拒绝别人送他的财物,感觉自己行乞已经对不起父母了,怎么还能收别人的东西,让父母不堪呢,也在养父母的志,真是值得我们学习。 4.孝跟财富的多少,生活质量的好坏没有关系,只要有一颗知恩感恩的心就够了,对父母应该竭尽其力,不攀比,不逞强,尽心是最重要的。感恩老师,学长们[合十][合十][合十]山西毓德学堂家长

段素卿:读“孝”章第一节“赡养父母”的感受:《吕氏春秋•孝行》说,“赡养”有“养体、养目、养耳、养口、养志”五个层次。案例《朱泰逃生》中朱泰被老虎抓住街在嘴里,他大声对老虎说:“你现在吃了我,我的老母亲就没有人照顾了!”朱泰话音刚落,老虎就将他放在地上,头也不回地走了。《哑孝子》中有一个哑巴,和年老体弱的母亲相依为命,他常常出去乞讨,一旦得到衣服和食物,就连忙拿回来给母亲,每次都要先给母亲吃,等母亲吃剩下了,他才会吃一点。有时候母亲不高兴,他就效法老莱子“彩衣娱亲”,让母亲高兴。《刘青枝养八老》中刘青枝为了照顾娘家的六位老人和公婆,每天的生活连轴转,白天下地干活,晚上照顾老人,不管生活多凄苦,都尽心竭力的照顾八位老人……父母含辛茹苦,历尽艰辛抚养子女长大,在父母年老体衰之时,子女尽心尽力供养父母.照料父母,这是做人最基本的要求!用自已的一切尽心的供养父母,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!山西毓德公益学堂义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