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节 立身行道
日期:2021-06-20
查看次数:1140
T 浏览字号
第五节 立身行道
〖题解〗
所谓立身,指的是立命、立业、立言、立德、立功。立命,即安身立命,就是让自己的生命安顿于天道、人道之中。立业,就是学业有成、事业有成。立言是将思想著之于书,传于万世。立德是指品德高尚成为万世民众效仿的榜样。立功是建立功勋,人民世世代代享受恩泽。立言、立德、立功,此为“三不朽”,方能使父母祖先“扬名于后世”,获得无尚荣耀,这是孝道的最高境界。
要达到孝的最高境界,就必须“行道”,遵循正道。即使在父母、祖父母去世之后,子女与他们的关系并未中止。子女的所作所为,仍然影响到他们的名声。
自己在做好事时,想到是给父母祖先增光积德,就坚定地做下去。自己在做坏事时,想到这会给父母及祖先带来羞辱,就立即停止不做。
以权传家者,易生无能之辈;以钱传家者,易生奢侈之徒;以势传家者,易生矫横之流。建设家道家风,以德传家,以经典传家,方能长久。重建书香门第,具体措施如下:
一、立牌位:在家中正堂或独立空间设立“天地圣亲师”或“天地国亲师”牌位,立祖先牌位,或立圣人孔子牌位,或悬挂圣人孔子圣像。每逢初一、十五,家庭成员上香敬拜,行三跪九拜之礼。
二、诵经典:家中具备圣贤经典,常常诵读,并依教奉行。
三、立孝道:孝道是中华文化最大的特色,在家中树立孝道,培养仁爱之心,培养长幼有序、尊老爱幼的风尚。
四、修伦常:家庭成员之间存在的是人伦关系,而非契约关系,家庭成员共同遵循父慈子孝、夫义妇顺、兄友弟恭伦常。妇女则需要具备四德,指妇德、妇言、妇容、妇功。
五、兴礼仪:与家庭相关的礼仪有祭祖礼、生日礼、婚礼、丧礼以及各种传统节日礼仪。在装潢中运用中国传统的图案,运用传统园林艺术,回归自然,回归传统。
六、重家教:这里的家教特指家庭的道德教育。家庭道德教育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原则。“言传身教”:长辈既能用正道加以引导,又能以自身的行为举止给予示范;“威严慈爱”:既庄重严肃,又有慈爱之心;耳濡目染:多读圣贤之书,多听民族音乐,远离游戏,禁止毒品,用良好的家风熏陶家庭成员,“少成若天性,习惯成自然”。
七、树家风:良好的家风主要是和睦之风、勤奋之风、俭朴之风。良好的家风创造了良好的语言环境、情感环境、人际环境、道德环境,是幸福的保障,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。
八、订家规:“国有国法,家有家规。”家规是家庭成员要共同遵守的言行标准和基本准则。最著名的四大家训是:北齐颜之推的《颜氏家训》、宋人司马光的《家范》、南宋袁采的《袁氏世港》、清人张英的《聪训斋语》。
在近代社会,家教最有成效当数曾国藩家族,曾国藩认为持家教子主要应注意以下十事:(1)勤理家事,严明家规。(2)尽孝悌,除骄逸。(3)“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”。(4)居家之道,不可有余财。(5)联姻不必定富室名门。(6)家事忌奢华,尚俭。(7)治家八字:考(祭祀)、宝(以善为宝)、早(早起)、扫(清洁)、书(读书明理)、蔬(蔬菜)、鱼(养鱼)、猪(喂猪)。(8)亲戚交往宜重情轻物。(9)不可厌倦家常琐事。(10)择良师以求教。
〖圣贤经典〗
立身行道,扬名于后世,以显父母,孝之终也。(《孝经•开宗明义章》)
【译】为人处世能行正道,使自己扬名后世,从而使父母荣耀,这是孝的高级境界。
父母虽没,将为善,思贻父母令名,必果;将为不善,思贻父母羞辱,必不果。(《礼记•内则》)
【译】父母虽然去世了,儿子将要做好事,想到这会给父母带来美名,就一定果敢地去做;如果是将要做坏事,想到这会让父母羞辱,那就一定不去做。(贻[yí]:赠送。)
天子虽无上于天下,犹修持其身,谨慎其行,恐辱先祖而毁盛业也。(《孝经》唐明皇注)
【译】天子虽然在天下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,仍然修养自身,行为谨慎,唯恐辱没祖先而且毁坏伟大事业。
曾子曰:“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矣。”(《论语•学而》)
【译】曾子说:“谨慎地办理父母的丧事,虔诚地祭祀祖先,民众的道德就归于淳厚了。”
言为人子者,常须戒慎,战战兢兢,恐致毁伤,此行孝之始也。(邢昺《孝经正义》)
【译】为人子女,时常应当警惕、谨慎,战战兢兢,担心受到毁灭和伤害,这就是行孝的开始。
(本文选自陈杰思著《正道管理学》第二十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