管理学拓展式学习运用平台 | 手机版

  • 首页
  • 关于我们
    正道管理学简介 正道管理学网站 正道管理学作者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
  • 自我管理
    正道管理导论 自我管理概论 自我学习管理 自我目标管理 自我时间管理 自我防诈管理 自我行为管理 自我思维管理 自我性情管理 自我反省管理 自我关系管理 自我形象管理 自我健康管理
  • 管理之道
    管理之道概论 仁 义 礼 智 信 忠 孝 廉 毅 和
  • 组织管理
    组织管理概论 目标管理 计划管理 决策管理 创业管理 学习管理 创新管理 信息管理 环境管理 人才管理 团队管理 沟通管理 顾客管理 品牌管理 营销管理 义理管理 行为管理 激励管理 绩效管理 战略管理 流程管理 权力管理 质量管理 制度管理 成本管理 危机管理 变革管理
  • 教育培训
    中华文化与企业家精神
  • 推荐阅读
    陈杰思文献
  • 精品文献
    外国文献 中国文献
  • 国学著作
    君子规 国学复兴方略 中华义理 中华十德 国学教育系统方案
  • 意见反馈
    意见反馈

组织管理

组织管理概论

[正文] [案例] [视频讲座] [资料汇编]

目标管理

[正文] [案例] [视频讲座] [资料汇编]

计划管理

[正文] [案例] [视频讲座] [资料汇编]

决策管理

[正文] [案例] [视频讲座] [资料汇编]

创业管理

[正文] [案例] [视频讲座] [资料汇编]

学习管理

[正文] [案例] [视频讲座] [资料汇编]

创新管理

[正文]
创新原则
[案例] [视频讲座] [资料汇编]

信息管理

[正文] [案例] [视频讲座] [资料汇编]

环境管理

[正文] [案例] [视频讲座] [资料汇编]

人才管理

[正文] [案例] [视频讲座] [资料汇编]

团队管理

[正文] [案例] [视频讲座] [资料汇编]

沟通管理

[正文] [案例] [视频讲座] [资料汇编]

顾客管理

[正文] [案例] [视频讲座] [资料汇编]

品牌管理

[正文] [案例] [视频讲座] [资料汇编]

营销管理

[正文] [案例] [视频讲座] [资料汇编]

义理管理

[正文] [案例] [视频讲座] [资料汇编]

行为管理

[正文] [案例] [视频讲座] [资料汇编]

激励管理

[正文] [案例] [视频讲座] [资料汇编]

绩效管理

[正文] [案例] [视频讲座] [资料汇编]

战略管理

[正文] [案例] [视频讲座] [资料汇编]

流程管理

[正文] [案例] [视频讲座] [资料汇编]

权力管理

[正文] [案例] [视频讲座] [资料汇编]

质量管理

[正文] [案例] [视频讲座] [资料汇编]

制度管理

[正文] [案例] [视频讲座] [资料汇编]

成本管理

[正文] [案例] [视频讲座] [资料汇编]

危机管理

[正文] [案例] [视频讲座] [资料汇编]

变革管理

[正文] [案例] [视频讲座] [资料汇编]
 当前位置:首页 > 组织管理 > 创新管理 >正文

第二节  创新型教育与创新精神

日期:2021-06-13

查看次数:386

T 浏览字号

分享到: 

 

第二节  创新型教育与创新精神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陈杰思

 

一、创新型教育

著名的“钱学森之问”:“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?”我们应当看到,在一些地方存在着的应试教育、教育产业化、学术界与教育界的腐败现象正是创新型教育的障碍。应试教育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最大障碍,但是,由于存在着庞大的应试教育利益集团,他们即使口头上宣传素质教育,实际上还是拼命维持应试教育。教育产业化是以学生作为赚钱的工具,导致教育质量大滑坡。学术界教育界的腐败现象,则是使学术、文化、教育、科技围绕权力与金钱运转,破坏了学术、教育自身的发展的规律。

应试教育不仅仅不能培养人的创新能力,反而扼杀了人的创新能力。应试教育的缺陷是:第一,重视知识灌输,忽视能力、智慧、品德的培育。原因很简单,应试教育的核心是分数,凡是能通过分数表达出来的学习内容就受到重视,凡是不能够通过分数表达出来的学习内容就会被忽视。死记硬背的知识可以通过分数表达出来,而人的能力、智慧、品德却很难通过分数表达出来。第二,造成知识面的狭隘。考试是以教学大纲、教材为考察的范围,为了获得高分,学生就会将所有的时间与精力投放在教材上,而对教学大纲、教材之外的更多、更有价值的知识和文化却采取冷漠、排斥的态度。最后的结果是,拥有学士、硕士、博士文凭的人,脑子里只有教科书的知识,造成知识面的狭隘,造成知识体系的缺陷。教科书只是人类知识海洋里的几桶水而已,应试教育就是让学生离开人类知识海洋,去用心用力地喝这几桶水。2009年5月14日,中国校友会网发布最新的《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》,报告对1977-2008年我国各地区高考状元的求学和职业等状况展开调查研究,指出:“大部分高考状元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社会期望相差甚远,他们当中大多数没能成为各行业的‘顶尖人才’,状元职业发展较少‘出类拔萃’。”应试教育以教师为中心,以分数为中心,以教材为中心,而不是以学生的素质培养为中心。如果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,而不是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建构,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,缺乏自主发展的能力,就不可能有创新能力。不能抽象地讲,以学生为中心,在实际中就会成为以学生的欲望、喜爱为中心,老师反而成为取悦学生的工具,这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。

人的能力包括创新能力、实践能力、运用知识的能力、自主学习能力、自我发展能力、抽象思维能力等,只有将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,才能有效地培养人的这些能力。

培养人的创新能力,采取以下措施:

1、丰富教育内容:超越教科书,拓展知识面:在中小学教育阶段,要求学生至少用20%以上的时间学习教科书以外的知识、文化。在大学教育阶段,要求学生至少用50%以上的时间学习教科书以外的知识、文化。

2、改变教育方式:

(1)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的能力。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、和谐、民主、宽松的人际环境,不要完全用“听话服从”来要求学生,鼓励学生提出问题,宽容学生提出不同意见,容忍学生质疑。

(2)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。因材施教,针对学生的特质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个性特征。不能管得过死,不能用同一模式、同一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学生,也不能用“全面发展”来抹杀学生的个性,允许偏才、奇才、怪才的生存与发展。

(3)建设实践平台,设置问题情景,建设第二课堂,举办学术讲座,举办学术讨论会,发展学生社团组织,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,举办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,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,让学习者到公园、博物馆、剧院、艺术馆、图书馆、企业、农场、实验室中去学习,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。

(4)采用启发式教学,引导学生深度思考,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式学习,不能只强调记忆而不重视思考,也不能只强调灌输而不重视启发。

    3、改变考核方式

 有标准答案的考试,主要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记忆,这种考查方式引导学生只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。考试要设计多样化的考试内容和考查方式,考查学生思考能力、分析能力、解决问题能力。

 

二、创新精神

创新精神是由创新动机、创新意志、怀疑精神、批判精神、独立自主精神、兼容并包精神、求实精神、实践精神等共同构成的。如果有人一方面强调创新精神,一方面又否定怀疑精神、批判精神、独立自主精神、兼容并包精神,这实际上就是将创新精神抽空了。

(一)创新动机:好奇心、求知欲、兴趣可以形成创新动机,目标明确、意志坚定也可以形成创新动机,通过激励机制也可形成创新动机。强烈的创新动机推动和维持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。有强烈创新动机的人通常有冒险精神,德鲁克说:“一个需要万事俱备才能行动的人是不可能成为创业家的。”(《创新与企业家精神》)①创新是有风险的,但不创新的风险更大。创新者不是偏爱风险,而是为了抓住机遇而不得不冒风险。

(链接案例:《格蒂的创业之路》)

(二)创新意志:创新充满各种阻力和风险,可能遇到重重的困难、挫折甚至失败,具有坚忍不拔的创新意志的人,全身心投入到创新活动中,克服困难,冲破阻碍,经受挫折,从失败中站起来,锲而不舍,直至成功。如果缺乏创新动机和创新意志,即使是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人,也会停下来。

(三)兼容并包精神:孔子说:“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”君子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坚持自己的观点。社会中存在不同的观点,完全是正常的现象。因为社会是复杂多面的,不同的观点其实反映了社会的不同方面。“百花齐放,百家争鸣”,是社会宽容、和谐、进步的表现。周海中说:“没有思想自由,就不可能有学术创新。” “两刃相割,利钝乃知;二论相订,是非乃见。”([汉]王充《论衡•案书》)(译:两把刀互相切割,是利是钝就可以知道;两种见解相互比较,是非就会分明。订:评议。)

(四)独立自主精神:养成顺从习性的人,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,将大众的意见或权威人士的意见,作为必须服从的真理。正如海德格尔所说,人只有将自我“沉沦”到公众中才能获得安宁。马云自述“我对技术几乎不懂,到目前为止,我对电脑的认识还是停留在收发邮件和浏览页面上。”②但他通过独立自主探索,找到了一条发展的道路,用他的智慧引领企业的发展。

(链接案例:《乔布斯的探索》)

(五)批判精神: “为学患无疑,疑则有进。”([宋]陆九渊《象山集•象山语录》)(译:学习就怕没有怀疑,有了怀疑,才会有进步。)必须通过思考才能创新,而疑问就是在思考中产生的。必须先对各种错误产生怀疑,才能进行批判,进而纠正这些错误。鼓励人们大胆质疑,倡导“吾爱吾师,吾更爱真理”,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。批判精神也包括了“自我批判”,反省自己的错误,纠正自己的错误,才能不断进步。巴尔扎克说:“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无疑是问号。”

(六)求实精神:所有创新都有一个前提:对客观规律的认识,对客观事实的了解。在“假、大、空”的基础上的创新,不能解决实际问题,只能算作是妄想,没有任何意义。

(链接案例:《皇帝的新衣》)

注释:

①龚俊恒 编著:《德鲁克管理思想大全集》,中国华侨出版社,2011年11月第一版第338页。

②赵伟编著:《马云我的管理心得》,企业管理出版社,2014年5月第1版第242页。

 

(版权声明:本文选自陈杰思著《正道管理学》第三十章。《正道管理学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的登记号是:国作登字-2020-A-00018619,著作权受国家法律保护。未经作者授权,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印刷、复印、录制、出售《正道管理学》章节。正道管理学网站(http://zdglx.com/)为发表《正道管理学》的唯一官方网站,未经作者授权,任何网站不得转载《正道管理学》章节。为方便读者使用,欢迎使用本网站文章标题右下方的分享键,将文章分享到微信、QQ、博微、电子邮箱等平台,也可以通过手机右下方和右上方分享键转发、分享、收藏。)

上一篇:第一节 创新原则与创新环境

下一篇:已经是最后一篇

发表评价: *
姓       名:
验证码:

评论记录

友情链接

企业文化网 | 企业培训网 | 知行合一阳明教育研究院 | 长松咨询 | 企业管理资源网 | MBA智库 | 华夏基石 | 中华品牌管理网 | 工商管理学习网 | 世界经理人 | 同心动力管理咨询 | 仁达方略 | 中大资询 | 精品资料网 | 肯达信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| 企业管理咨询网 | 中国企业文化管理网 | 国学_哔哩哔哩 | 国学复兴网 | 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| 国学教育网 | 中国文明网国学频道 | 一元一国学网 | 国学汇 | 中国网儒学 | 四海孔子书院 | 中国孔子研究院 | 国际儒学网 | 中国孔子网 | 儒学网
滇ICP备20006117号-1 Copyright 2020 zdglx.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权所有 正道管理学网 网站建设支持:天度网络
地址:云南昆明市呈贡区雨花毓秀小区 电话:18788155658 传真: 邮箱:cjs18@126.com